
工作感悟
“现如今,这银行的环境是没的说,设施也更加先进了。按说,客户会越来越满意才是,但不知怎地,投诉反而比以前多了,原因啥的,也没人想过”,在丹凤信用社干了一辈子,已经退休的李敏华面对着我,感慨地说,“要我说,这最主要的,还是现在的服务不贴心,不像我们那个时候,和老百姓根本不分家,都是一家人,想把服务做得好,还得回归本心,只要用心了,老百姓会体会到的,即便有啥不对的地方,老百姓也会体谅的,咱农信社的服务啊,还得原汁原味,老一辈农金人的传统,不能丢也不该丢啊。”
“拉存款,这在过去,就没听过,我们那时候,一到午收秋收,根本不在屋里坐着”,李敏华的嗓音很低,但很有力,“那时候人也少,每个人都包了好几个村,收获了,我们就在粮站旁摆个小桌,老百姓粮食卖了钱,现场就存了,也没有人动过其他心思。大家拉了粮食卖了钱,都很高兴。远的村,交通不便的,我们还主动帮着联系,陪着收粮食的上门去收购,老百姓很淳朴的,看到我们去,都很热情。那时的存款,根本不愁,不像现在,还要到处找人,请客吃饭,拉点存款,还不稳当,过几天就取走了。你想想,你坐在屋里,又不和老百姓接触,没有感情,老百姓怎么会认可你?这服务,就得用心。”
面对着所有银行都挠头的贷款问题,李敏华也说了自己的看法。过去的老农信人,从心里就没有营销贷款的意识,他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,把自己当成了老百姓。那时候,信用社信贷员根本没有办公室,田间地头,街头巷尾,屋里屋外,就是服务的地方。凡是老百姓需要的,不论什么时候,我们农信人的身影就会出现。那时候,信贷员没有包片包村的,大家都是一家人,干的都是一样的活,老百姓找到谁,谁都会负责到底。上门拉呱,街头闲聊,饭后乘凉,大家在不经意间,就把事办了,老百姓满意,我们也很舒心。现如今,看着电视,听着报道,一总结服务,都是几个措施几个办法,要我说,这服务啊,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外在形式,就应该回归原汁原味,就是用心用力,实心实意。
临到快走的时候,李敏华拉着我的手,“咱信用社就要成为银行了,这是我们几辈农信人的愿望。但是,银行成立了,咱信用社的本质不能变,服务也不能变啊,老一辈人的传家宝,还要靠你们传承呢,服务不断代,继承不断档,用心服务,踏实为民,你们要记住,更要实行下去,有了这,啥时候,咱们信用社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就不会变,信用社的路,就会越走越宽,越走越远,越走越光明。”